各学院、相关部门: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敢闯会创的意志品格,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启动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为更好落实《辽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通知精神(辽政办发[2015])70号文件),学校以“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为指导思想,开展2024年“大创计划”项目。
各学院要通过组织实施“大创计划”项目,促进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提高项目质量,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请各学院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好教师及学生申报。
二、项目类型
“大创计划”项目类型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思想政治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学科交叉项目。
1.创新训练项目
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要求选题新颖、内容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难易度应适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包括寒、暑假期)独立完成。
2.创业训练项目
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
在校生创业团队,由校内导师的指导下,在《公司法》规定及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开展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编制创业计划书,提供企业运营相关数据,参与校内创业实践培训等工作。
4.思想政治项目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课题
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形成师生共创、校地协同的帮扶品牌项目和帮扶示范区。
5. 学科交叉项目
教育部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设置了“交叉学科”这一学科门类,学校积极响应教育号召,在本次申报中,增加了“学科交叉项目”。
项目团队成员至少来自我校两个不同学科,在导师指导下,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目的,结合各类项目进行研究。
学校新增自筹经费“大创计划”项目,原则上,每个学院可以设置自筹“大创计划”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2项。
三、立项范围及选题来源
项目选题要求思想新颖、目标明确、立论依据充足、研究方案合理、技术可行、经费预算合理、实施条件具备、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由学生和导师共同拟定;或由导师或企业提出,学生自主选择。学校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联合申报,鼓励学科交叉融合。
(一)创新项目
1. 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课题中的项目,可由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的课题;
2.“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互联网+”社会服务等;
3. 学生自主发明、创作、设计、调研的能够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生命医疗、人工智能、重大装备、环境保护、东北振兴等)的研究项目、调查报告;
4. 体现节能减排思想和有效实施节能减排的相关研究、实验、调研、创意与设计,或不同程度实现节能减排效果的设备、作品的改进与制作。
5. 支持文化、艺术类创意项目,VR相关项目。
6. 对学校教学及人才培养有实际意义与效果的项目。
7. 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起到一定推动作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研究。
8. 在已有产品、材料、工艺和方法基础上,通过改进产生较大变化,并且使效益增值的研究。
9. 大学生创新基地、学生创新团队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研究项目;
10.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机械设计、节能减排等)前期研究相结合的研究项目。
申报项目不只限于上述项目,鼓励各类创新项目申报。
(二)创业项目(创业训练、创业实践)
1.以教师科研及创新成果为核心的技术、产品类;
2.“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互联网+”社会服务等;
3.与环保、绿色相关的适用技术、产品;
4.以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新型商业;
5.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现代服务业;
6.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7.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服务产业;
8.其他有价值的研究与实践项目;
9.创业思路明确、创业计划相对成熟、创意新颖的创业项目;
10.拟注册非个体工商户性质企业。
申报项目不只限于上述项目,鼓励各类创业项目申报。
(三)思想政治项目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课题
1.思想政治项目
此项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针对大思政课、课程思政、人民精神生活富裕、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共同富裕等开展实证研究。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课题
此课题主要从电商兴农、产业兴农、质量兴农、健康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教育兴农、文化兴农等方面,参与乡村建设规划、农副产品深加工与市场推广、健康乡村、乡村旅游、红色文旅、村规民约等建设发展,助推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开展调查研究。
(四)学科交叉项目
1.能源与资源工程类:涉及化学、应用物理学、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学科融合的项目。
2.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类:涉及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学科融合的项目。
3.医学系统生物学类: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及翻译等学科融合的项目。
4.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类:涉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融合的项目。
5.机器人科学与工程类: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学科融合的项目。
6.能源与环境工程类: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融合的项目。
7.金融工程类:涉及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融合的项目。
8.整合生命科学:涉及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工程、临床医学等学科融合的项目。
申报项目不只限于上述类别,鼓励各学科交叉类项目申报。
四、申报要求
(一)申报学生
1.年级要求:申请人须为我校全日制在籍本科生,原则上以四年制本科一至三年级学生、五年制本科一至四年级学生为主;允许毕业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参与,但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
2.人数要求:项目申请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每个项目组设负责人1名,成员最多不超过4名,项目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3.参与项目数量要求:每位同学在一类项目中作为项目负责人最多1项,不同类别作为项目负责人最多报2项,参加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如有超项,项目取消。
4.素质要求:项目负责人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强、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创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或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项目结题不通过,第二年不得以负责人身份再次申请各级“大创计划”项目。
5.项目所属学院填写要求:
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所属学院为项目负责人所属学院;
创业实践项目、学科交叉项目所属学院为创新创业学院;
思想政治项目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课题所属学院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指导教师
1.每个申请项目必须有1-2名指导教师。原则上指导教师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鼓励各项目聘请优秀企业家或行业专家担任指导教师。
2.原则上一名指导教师限指导同一类别(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思想政治和青年红色之旅及学科交叉)项目1项,不同类别第一指导教师最多指导2项。
3.国家级及省级“大创计划”项目未结题,次年指导教师不能指导“大创计划”项目。
五、资助经费
资助经费项目按级别划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A类及校级B类,校级A类及以上项目给予经费资助,校级B类项目不予经费支持。
1. 项目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实施的专利申请费、调研费、实验材料费、会议费、发表论文版面费等开支,与研究无直接关系的开支费用不予报销。具体详见《大连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2. 校级B类项目经费学校不资助实验过程费用,所需经费由所在学院或指导教师安排,对其发表论文的版面费和专利申请费等成果费用学校视情况予以资助。通过学院及学校验收,达到校级A类及以上结题标准时,适当追加研究经费。校级B类项目与资助项目除经费来源不同、单独管理外,无其他区别。
3. 经费分两次下拨,项目立项后划拨50%,通过中期检查划拨50%,未通过中期检查的项目不再划拨后续经费。
4. 项目经费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由指导老师和创新创业学院监督。经费使用应严格遵守学校财务制度,专款专用。
注意:创新创业学院不为自筹“大创计划”项目划拨经费。自筹经费的国家级、省级“大创计划”项目参照《大连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同等管理。
六、工作安排及时间安排
(一)项目立项
1. 学校宣传发动。创新创业学院将面向全校学生召开关于“大创计划”项目政策解读、立项申报、选题范围等方向的宣讲会,宣讲会时间为2023年12月25日19:00-20:00,地点网信楼101。
2. 学院组织宣传。各学院负责宣传本年度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工作,做好项目选题、团队组建、教师和学生的对接等工作,发动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工作中,每个学院根据学院特点和学科特征,至少召开一次创新创业项目选题立项宣讲会。
3. 学生网络填报,填报时间截止到2024年4月10日。具体填报流程详见附件1视频。系统登录的两种方式如下:
校内登录方式:进入大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官网,点击右下角的校内链接,选择创新创业管理云平台进入(http://10.16.25.109/dcplan/list。)
校外登录方式:使用统一身份登录VPN(https://webvpn.dlu.edu.cn),进入创新创业管理云平台。
20级以后学生的账号及初始密码位学号。
4. 指导教师审核。请指导教师在2024年4月14日之前,登录系统进行审核。并给出指导意见。教师审核流程详见附件2视频。(指导教师账号及初始密码为8位工号)
5. 学院组织评审。学院组织评审时间为:2024年4月15日至4月21日。学院评审流程详见附件3以及附件4。
各学院需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大创计划”项目。学院要邀请3位以上专家,并在系统中为专家申请账号,对学生提交在系统内的项目进行初步评审,请专家为项目打分(包括自筹“大创计划”项目)。学院根据专家打分,对项目进行统一排序,将排序结果体现在系统之中。
请各学院将自筹项目信息填写到附件5中,发送至cxcyxy@dlu.edu.cn。
6. 学校组织评审,确定大创立项名单。学校会根据教育厅分配的国家级、省级“大创计划”项目数量以及各学院报名情况,以确定拟推荐为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预计在2024年4月24日开展“2024年拟推荐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答辩”。答辩结束1周后,学校会公布最终立项名单。
7. 在学校成功立项的项目组需要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网络系统(http://cxcy.upln.cn)上进行备案,且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成员及顺序、指导教师及顺序必须于在学校“创新创业管理云平台”中填报完全一致,否则辽宁省教育厅无法备案,省教育厅不予立项。填报时间另行通知。
8. 成功立项的项目组需要填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http://cy.ncss.cn/),填报时间另行通知。
(二)项目运行
1. 运行周期。
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及思想政治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创业实践项目一般为1-2年。
2. 中期检查
每年10月进行中期检查。项目组在“创新创业管理云平台”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国家级、省级“大创计划”项目由创新创业学院组织评审;校级项目由学院组织评审,专家组依据项目完成质量,给出评审意见。
3. 项目结题
2025年4月进行结题验收。项目组提交结题报告及项目成果等。所有项目必须提交项目结题报告、申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及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网络系统中填报备案。
4. 国家级及省级项目结题要求(包括自筹“大创计划”项目)
在结题验收时除提交项目结题报告、项目研究报告、申报互联网+大赛及辽宁省网络系统填报外,至少满足以下1个条件:
1)项目组成员在正式刊物公开发表与项目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
2)项目成员申请发明专利、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或软件著作权1项;
3)提交经专家认定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实物作品或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报告;
4)获得《大连大学拟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一览表》中竞赛的省级及以上奖励1项。
5)其他高水平成果。
七、重要说明
1.国家级、省级“大创计划”项目需签订承诺书,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按计划完成各项研究工作及经费的合理使用。
2.“大创计划”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公开发表时,注明“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方可算作结题成果。
3.国家级、省级项目内容、研究计划及成员不可变更。校级项目内容、研究计划及成员中期检查后不可变更。
4.工作联系人:吕老师,联系电话:0411-87403692。
5.申报2024年“大创计划”项目的同学请加QQ群,群号:817470924。
创新创业学院
2023年12月20日